金年会

梅敬松:新時代交通工程建設的探路人
日期:2022-01-14

梅敬松,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引領橋梁工業化建造,緻力于農民工向産業工人轉變,實現“毫米級”精準質量控制,創造跨海大橋快速施工“魚山”新記錄,獲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設功勳獎“二等功”、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号。他矢志不渝引領交通建設品質發展,精雕細琢每一項工程,推動創樹全國交通品質工程“浙江樣闆”。他匠心獨具弘揚大國工匠精神,為社會培養輸送上萬名新時代專業化交通建設産業工人。

矢志不渝,引領交通建設品質發展

從測量員到項目總指揮、從施工企業到建設單位,梅敬松始終堅守“品質是工程的靈魂”,盡管他施工建造的項目已獲過“詹天佑獎”等國内頂級榮譽,但他要系統化重構、标準化建造品質工程,以期在全行業輻射推廣。

2014年3月,梅敬松就任樂清灣指揮部常務副指揮的第一天,他就密集走訪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開展調研,深入農民工班組詳細了解施工作業每一項操作,追溯把控每一項原材料質量源頭,與建設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究制訂品質工程建設方案,“5+2”“白+黑”成為常态。圍繞“設計、建造、人”三大關鍵要素,他系統性提出實施人的品質、系統的品質、過程的品質三大管控理念,細化落實工點工廠化、工人産業化、工地智慧化、建設生态化等一系列品質管控舉措。2017年2月,交通運輸部在樂清灣大橋項目召開全國“品質工程”現場會,向全國推廣樂清灣大橋大型橋梁BIM技術應用、節段梁預制安裝毫米級精度控制等品質工程管理成效,班組作業标準化等管理理念納入交通部品質工程指導意見。2021年12月14日,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成為“重要窗口”的交通金名片。

獨樹一幟,變革橋梁工業化建造模式

2016年9月,甯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魚山大橋開建,梅敬松帶領建設團隊對甯波舟山港主通道魚山大橋、舟岱大橋實施新型工業化建造頂層設計。

他積極探索實施橋梁工業化建造模式變革,将标準化設計、預制化生産、裝配化施工、數字化管控、生态化建造與交通工程建設深度融合,主通道項目建設始終領跑全省,實現省執法大檢查創紀錄的五連冠。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魚山大橋孤懸外海,施工環境非常惡劣,年均季風期長達173天,季風強度高達11級,海上有效作業時間不足200天。面對複雜的施工環境和緊張的工期,梅敬松帶領建設團隊日夜測算推演建設進度,創造性地采用全棧橋施工模式提高海上作業功效, 17天首根鋼管樁制作完成,22天首根鋼護筒下線,25天完成陸域首樁澆築……魚山大橋曆時27個月建成,創造了同類型跨海橋梁施工最短時間的“魚山速度”,獲省領導批示表揚。此外,梅敬松還提出實施的“搭積木式”建橋模式作為交通建設領域的創新變革,在央視等多個媒體高頻次推介,成為“效率、品質、安全、生态”建造的典範。

匠心獨具,培育産業工人隊伍

在多年工程建設實踐中,梅敬松敏銳地看到,原先施工隊伍的能力素質正制約着工程品質的提高。為此,他帶領團隊,下工地、下班組,逐步探索出一條新時代産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新路子,努力打通農民工向産業工人轉變的交通工程建設“最後一公裡”。

他時刻把産業工人的需求放在心上,了解到工人渴望提高技能的需求,立即聯系施工單位,推動設立工友大學堂,并鼓勵工人參與“工藝微改進、設備微改造、工法微改良”的“三微改”活動,共實現工藝微改進60項,極大激發了工人創造力。看到一線工人作業條件比較艱苦,經常要面對高溫酷暑、嚴冬台風,經常要茫茫大海上施工的現狀。他提出了“三減少”理念,有效降低了工人作業風險和勞動強度。

此外,他還着力提升班組作業标準化。創造性地将班組作業标準化與立功競賽有機結合,每季評選一批最美班組、最美工人,有力提升工人工作積極性。“爬上建設中的舟岱大橋,施工現場整潔有序,工人穿戴規範認真作業”,這正是得益于班組作業标準化的成果。與此同時,應省總工會要求,他牽頭編寫了《交通建設立功36賽标準化手冊》,并在全省立功競賽活動中宣傳推廣。多年來,梅敬松先後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上萬名新時代專業化交通建設産業工人,這些高素質産業工人後來都成為各地建設項目争搶的“香饽饽”。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梅敬松在我省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領域持續探索創新、示範引領。而今,他又投入到“智慧高速”全國樣闆建設的新征程,拼盡全力為交通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閱讀:100
XML 地圖